八歲那年我在村里讀小學一年級。學校就只有這個一年級,我們的老師和校長是一個人,他的名字叫邢耀榮。邢老師是東溝村人,每一天他都要趟過一條河,來到我們西溝村。那個時候,他戴著一副特別的眼鏡。說他的眼鏡特別,是因為在他的眼鏡框上總有一些紅色的東西。那個時候我總天真的以為那副眼鏡已經和邢老師融為一體
發布時間:2019-03-19 | 閱讀:207 | 標簽:方為 關系 教育
一段時間,我認為教育是一種成全,一種對未來,對生命的負責——做教育,在成就他人的同時,也達到自我的實現。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被賦予積極陽光的特質,保持著一種向上而往的姿態。此種狀態中的自己,恰如三十而立的剛毅,堅定而有力量。遇到很多事情,今夜,忽然有了另一種感悟:教育即拯救。世間,有太多孩
發布時間:2019-03-12 | 閱讀:92 | 標簽:拯救 教育
教育是什么?聽著音樂,我忽然有一種想表達的沖動。教育就是激勵,教育要帶給人希望,教育拯救人的靈魂……好的教育,不見得有多么壯麗與恢弘,細微處就足以令人魂牽夢繞。想起幾位老師的故事,如潺潺溪流,穿過森林,滌蕩著我的心靈。前段日子去徐州講課,會場在徐州三中。走進會場,我在講臺上調試課件。坐在
發布時間:2019-03-08 | 閱讀:69 | 標簽:細微 閃光 教育
前些日子,先是去兄弟鄉鎮的學校參觀學習,然后馬不停蹄的去齊河和棗莊參加了兩個省里組織的教育教學的會議,期間看了幾所學校,聽了幾場報告。很難得能靜下來,于是乎想梳理一下這段日子的思考,于是趁著聽報告之余,對照著所觀所想,認真的比對,可是短暫的明晰,然后就是長時間的短路。尤其是回到學校,坐下來提筆整
發布時間:2019-02-26 | 閱讀:74 | 標簽:鉛華 洗去 教育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四句話是北宋理學大家張載說的,雖歷經千年,卻依舊振聾發聵。張載是北宋理學家、“關學”創始人、北宋五子之一。其平生對理學、對教育頗有建樹。尤其是后半生,主要就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他對教育
發布時間:2019-02-24 | 閱讀:96 | 標簽:當今 學校 教育
教育永遠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估計可能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相對輕松一些,因為功利性差一些,讀書人少,沒有學校,口口相傳,沒有各種評價和排名,讀書多為內求。及至科舉一出,學而優則仕,教育就越來越沉重了。現在尤甚。應試vs素質有沒有一個正確的解?前兩天看某大學副校長抨擊素質教育,說素質教育這個
發布時間:2019-02-20 | 閱讀:71 | 標簽:寫在前面 教育
教育應該是什么模樣呢?專家講的還有海量的文獻描述的教育,更像是烏托邦。烏托邦就是烏托邦,與現實相距遙遙。多年前看過一部影視作品——《魔域桃源》,是魔域還是桃源?主人公在糾結中不能自已。當前的教育,貌似也進入了進退維谷之中。是進亦憂退亦憂,何以為樂也?想想自己開學兩周來
發布時間:2019-02-17 | 閱讀:75 | 標簽:模樣 教育
我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教育 可以說,我是一個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 對于孩子的學習,家長們可謂操碎了心。孩子每一次分數的浮動,都牽動父母緊張的神經。但有的時候適得其反無論你多么嘔心瀝血,多么全力以赴,孩子都依然我行我素,絲毫不配合父母的宏偉計劃。
發布時間:2019-02-16 | 閱讀:68 | 標簽:教育不是成王敗寇 而是望子成人 文苑 經典美文 教育不是成王敗寇 而是望子成人 教育 學習
雅斯貝爾斯說青年學生感到生活是嚴峻的,這是因為對他來說,現在比將來更有意義,他還具有可塑性和發展的充分可能性。他已清楚的意識到要成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對自身的不斷超越,并取決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間和來自靈魂的每一沖動。讀到這段話,我立馬想到了一個近來很流行的話題“孩
發布時間:2019-01-25 | 閱讀:90 | 標簽:讀書 教育
雅斯貝爾斯說控制是針對自然和人而言的,其方法是主客體在完全疏離的情況下,將主體的意識強加于他人身上的。控制不同于創造,也不同于生產。控制是雙方力量的對峙失衡,以一些人強行壓制另一些人,并有計劃地安排,使這種對抗著的力量在控制者任期間相互的作用。控制這個詞,令人很不舒服。比如一些邪教組織,
發布時間:2019-01-23 | 閱讀:82 | 標簽:控制 教育
微信上看看復旦大學教師《萬世師表》的演講視頻,很受教育。教育有底線,教育需要一種情懷,這種情懷比之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點也不遑多讓。孔子之所以被封為“萬世師表”,是因為他奠基了幾千年來的人文和教育。陶行知先生因為踐行平民
發布時間:2019-01-23 | 閱讀:68 | 標簽:情懷 教育
文黃小平英國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類似的話:英國的教科書說英國最偉大,法國的教科書說法國最偉大,應該讓學生讀到這兩種教科書。有人反駁道:哪學生到底信誰呢?這位教育家回答說:學生不信誰了,教育便成功了。在這位教育家看來,學生“不信誰”了,教育便成功了。當然,這里所指的“信”,是“迷信”
發布時間:2019-01-21 | 閱讀:68 | 標簽:受教育者 教育
有幸聽了幾位國際學校校長、專家的講座,了解到全國幾百所所學校在做國際教育,讓孩子和國際接軌,讓孩子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優于國外的教育,感覺到世界變得實在是太快了。當我們這些鄉下人還在為了一分一分的分數和孩子和家長斗智斗勇、當我們嚷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當我們把孩子從這個輔導班送到那一個輔導班、當
發布時間:2019-01-16 | 閱讀:76 | 標簽:睜眼 世界 教育
聽新學校教育年會李希貴校長的講座,兩個多小時,不時地有觀點撞擊著我的心靈。兩年前他做過一個“尋找”專題,兩年后又一次新的尋找。他把兩年前的尋找成為“尋找1.0”,這次是“尋找2.0”。單是從這一點,一個教育哲人的孜孜不倦的求
發布時間:2019-01-13 | 閱讀:86 | 標簽:靈魂 尋找 教育
什么是教育文黃小平什么是教育?一位教育家說,所謂教育,就是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掉后剩下的東西。一個人在學校學習不就是為了受教育嗎?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掉,還怎么受教育呢?教育又起什么作用、開設學校又有什么意義呢?但在我看來,教育家給教育下的這個定義,關鍵落腳在定義最后
發布時間:2019-01-09 | 閱讀:70 | 標簽:教育
最近讀《還原民國教育》,尤其是讀到其中一些名校的辦學,感覺對今天的借鑒意義非常之大,很多理念、做法與今天的一些要求是一致的。后來我思考原因,感覺是因為從清末民初到民國這段時間的教育受歐美的影響比較大,比如說杜威的實用主義。后來新中國成立以后,受前蘇聯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機制影響巨大。改革開放以后,尤
發布時間:2019-01-09 | 閱讀:61 | 標簽:民國 學習 教育
南師大吳康寧教授在最新的一期《教師月刊上》發了篇文章——《“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不應該是什么》,提出一個稱作學校的地方不應該是官場、商場、戰場、劇場、游樂場、養雞場。這幾個“場”一下子就把學校當下的一些扭曲的現狀很形象的寫了
發布時間:2019-01-03 | 閱讀:75 | 標簽:現形記 教育
教育發展到今天,要不要懲戒?教育的懲戒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的?懲戒的教育到底有沒有存在價值?對孩子有益還是無益?我想無論是懲戒的教育還是教育的懲戒,都不是問題的本質。任何一種教育方式和手段,任何一種教育,都是基于現場、基于事實、基于不同孩子的個性心理品質,才能談有效無效。所以,教育的懲戒到底好不好
發布時間:2019-01-01 | 閱讀:116 | 標簽:懲戒 教育
今天我們組的王老師談到了她帶班所遇到的最無奈和最頭疼的學生。一是她帶的上屆學生中,有一學生得了精神分裂,晚上把他宿舍所有人的衣服都扔到樓下,而且不停地關門敲門,讓他宿舍的人一整晚沒睡覺。有一天跑到附近的商場前脫掉上衣讓路過的人給他交錢,說是不交錢就不讓走,后來路人打了110報警,他只記得
發布時間:2018-12-27 | 閱讀:126 | 標簽:教育 最重要的是 家庭教育
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在這個紛繁世界上、在滾滾紅塵中,總會有一些智者、達人、先知,在提前思考未來、仰望星空。這是參加第二屆峽山論壇給我帶來的思想震撼。說實話,開始知道定的主題是“融入一帶一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時候,感覺
發布時間:2018-12-17 | 閱讀:63 | 標簽:星空 教育
全站搜索